河源,被誉为恐龙之乡,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恐龙遗迹,其中恐龙蛋的数量更是惊人,高达一万多枚,为此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于对恐龙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去处,可以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探索恐龙的秘密。 河源还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同样引人入胜的地方,那就是“中华恐龙之乡”的荣誉,这个荣誉不仅代表了河源在恐龙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也展示了河源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的突出贡献。 河源恐龙地质遗址保护区源是“中华恐龙之乡”,这里不仅是全球恐龙蛋化石的主要出土地和馆藏地,还是一个独特的恐龙遗址的所在地,自1996年3月6日河源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这里的发掘工作一直在进行,目前已经抢救发掘恐龙蛋化石1.6万多枚,同时还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这些发现使河源成为世界上少有的集恐龙蛋、恐龙骨骼和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恐龙遗址。 来到河源市区滨江大道龟峰公园内的河源恐龙博物馆,仿佛走进了一个跨越亿万年的世界,大厅陈列着一具长20米、高8米的大型蜥脚类恐龙骨骼,旁边还有翼龙、窃蛋龙等恐龙模型,其中一条声电控制的仿真霸王龙更是气势威武,栩栩如生,博物馆的展览主要分为《恐龙产房》、《恐龙足迹》、《恐龙故乡》三个部分,分别展出各种大小和形态的恐龙蛋化石,以及多具恐龙骨骼化石个体和众多恐龙足迹化石模型,这些丰富的馆藏,反映了河源独特的恐龙化石资源,以及其作为“中华恐龙之乡”的魅力。 步入第一个展厅,迎面橱窗里摆放着圆溜溜的一堆恐龙蛋化石,第一时间便让人感觉震惊,最小的恐龙蛋直径仅为3.5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发现的最小的河源恐龙蛋化石,也是全球发现和记录的最小的一枚恐龙蛋化石,这些令人惊奇的发现不仅揭示了恐龙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对地球霸主的灭绝有了更深的理解。 河源的化石能为我们提供地层的相对时代及划分、对比地层;提供环境标志及确定和恢复古沉积环境;同时也能了解在成岩成矿中的作用,在地球的发展和演进中,不少类别的化石新旧更替及演化迅速,形成特征不同的类群,这些类群的古生物,在不同地史时期的沉积中,可形成不同的化石群或化石组合,成为确定地层时代和划分地层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些化石群落或化石组合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古沉积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判断和恢复古沉积环境。 河源的恐龙蛋之所以如此丰富,或许是因为在恐龙灭绝前,很多恐龙在那里生活,远古时期的河源很可能是低洼的沼泽地,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恐龙繁衍生息,这样的环境也为后来的石油、煤炭、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河源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历史的地方,这里的恐龙遗迹和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生物和地球历史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亿万年前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和地球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可以警示我们好好珍视和爱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