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因其古时是夏禹曾居住过的地方,故俗称禹王城,这座古城不仅是春秋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在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古城中,许多古城的得名都与传说或者神话有关,禹王城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与大禹治水有关。 云南大理鸡足山,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上古时期,鸡足山称为青巅山,登临山顶可西望苍山洱海,鸡足山雄踞云滇,连结三州,控引西番,在雪山崖壁,传说世代是佛陀苦修的地方,因此当地的花草树木,就连山石都带着栴檀的香气。 明朝末年,反明将领张献忠战死后,其部将孙可望、李定国退入贵州,钱邦芑收复遵义后,永历皇帝委任他担任贵州总兵,永历五年(1651年),孙可望自称秦王,强迫授官给钱邦芑,邦芑心忠南明,坚辞不受,为躲避孙可望的纠缠,钱邦芑退隐他乡,结庐而居,孙可望派人持刀逼召他13次,邦芑都坚辞不为其所动,最后决意削发为僧,自号“大错”。 清朝武官曹延生奉命巡查云南大理,来到鸡足山,他向僧人索阅书志,山僧说没有,曹延生很惊讶,鸡足山是大迦叶的道场,并且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并称,如此胜地怎能缺少山志?后世到此游览的文人义士将会茫然无从问津,于是曹延生率领僧众拜访大错和尚。 曹延生组织文士,遍访佛陀神迹、山川奇秀、宝刹人物以及诗文歌赋,归类润藻,他们开山探穴,所到之处尽力探索,四处搜集轶闻典故,最终完成十卷《鸡足山志》,编撰完毕后,曹延生说,后世子孙阅读山志时,可以触发他们的才气,使想像者舒畅他们的性情,也可以使修行之人淘汰凡尘之念。 大错和尚说:“悬象在天其本在地”,意思是天地间重要的文字记载不能轻易打开,泄露天机,古时天文学家所说的星象在朝象征着大小官吏,在民间则可对应到具体的人事,云南鸡足山占大理的十分之一,占云南的百分之一,古人常说:“天遣外岳镇南疆”,这是奇胜千载流连歌咏鸡足山的由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鸡足山,或参禅悟道或笔歌墨舞,常有潇洒出尘之意,静息风尘之想。 可知,本文讲述了禹王城遗址和云南大理鸡足山的名胜古迹和历史传说,通过描绘这些地方的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赞美和敬意。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