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是:营盘山山腰地势平坦,泉水淙淙、柴草充裕,当哀牢山彝民起义时,大帅李文学曾多次实地考察,最后定夺在此扎营,故又称“营盘山”,营盘山与大本营密的后山,两座山峰隔江遥遥相望,只要有风吹草动,两山峰高高的竹竿上就会示意出不同的信号,对方就知道敌情变化和应付的对策,李大帅除了凭借地利之外,更看中了人和,附近山前山后又是彝族群众的心腹之地,因此义军在此屯兵扎营,并派一部于此屯兵,时隔至今150年,营盘山依旧屹立不倒,与当地民众的团结一心息息相关。 扩展资料:这句话一般都出现在分别的时候,铁打的营盘指的是固定的营房、生活的设施永远是不会有变化的,而当兵的都是服兵役,兵役有一定的时限,时间到了大都会退伍返回故乡,这种离开就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唯一不变的还是铮铮的营房依旧挺立,最初这句话只是单纯的表示部队里的一个现象,后来引申为分别离开如学生毕业、战士退伍等等。 这段文字描述了营盘山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李文学在起义期间在此扎营的情况,通过对这段文字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营盘山在彝族起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地民众和起义军之间的紧密关系。 这段文字讲述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含义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和意义。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