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古代墓葬形制,家族墓葬的排列方式主要有携子抱孙形、携子荫孙形和一字葬,一个家族从始祖所迁的墓地,往往到后来十几代或几十代人都葬在一处,而成为家族墓葬群,这种墓葬群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1、携子抱孙形:即始祖夫妇合葬墓在正中间的最上头,墓前面是明堂神路;以明堂神路为中线,左边为长子夫妇墓位,右边为次子夫妇墓位,三子再排左边,四子再排右边,形成俗话所说“左长右二”的排列方式,孙子辈墓穴排在前面,按照大小序列,还是以中间为大。 2、携子荫孙形:“携子”行同上,但是不需要设置明堂神路,孙辈排在祖辈之后之上,从下往上排列,在祖辈荫护之下,步步登高。 还有一种一字葬的方式,因为特殊原因,不设先祖墓穴,从多位兄弟开始立坟,不设明堂神路,按照平面拉开,长幼排列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中间为家族之长即老大,左右分单双依次为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晚辈则排在第二行,排列顺序如第一行,第二种:按照左为大为上的原则,依次排列。 墓室整体布局为正方形,边长240厘米,高127厘米,地面分为三阶:墓道内有一砖铺地面,比墓道高出6厘米;其后又高出6厘米,4块方砖平砌;其后又高出12厘米,平砌方砖形成棺床,四壁(除墓门外)平砌错缝,转角处竖有仿木半圆形立柱,棺床上平砌5层镶嵌花纹砖一周,丁字砌,后壁设假门、假窗,假门为仿木双扇木门,左扇上雕以半侧身侍女像,倚门而立,掩口含笑,环状髻,花巾绕头一周,假窗由棂格组成,墓室顶部为八角形叠涩藻井。 目前考古分析表明,神宗以前墓葬多为无花纹砖墓;北宋神宗时期出现了花纹砖、假门、假窗等复杂结构;神宗以后到宋徽宗政和以前出现了须弥座等复杂结构;宋徽宗政和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彩绘砖室墓。 墓室内一般多植松柏等长青树木,富有之家设置庭院,如同陵园设置,只是规模变小而已,在宋代墓葬中,主要有砖室墓、石室墓和土坑竖穴墓,宋代墓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通过研究宋代墓葬的形制、结构、材料等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丧葬习俗等方面的情况,宋代墓葬也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的重要载体。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