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水法是西洋楼的景观之一,是皇帝观赏喷泉的地方,为了观赏喷泉这里坐北朝南,是唯一坐北朝南的建筑,在大水法的对面,观水法顾名思义,这里是皇帝观赏喷泉的地方,在汉白玉的台基上,有一个雕刻得特别精致华丽的汉白玉宝座,中国历代皇帝的宝座都是坐北朝南,唯独这里是坐南朝北,因为喷泉在北面,要观赏它,宝座只能如此安放。 谈到颐和园的风水堪舆,可以说无处不在,好的园林讲究风生水起,建筑以及山水,亭台,楼阁等等虽然不动,而整体建筑气势一定要活,而杨超的那两幅道家周天内经图的颐和园图纸,也的确说明了这一点,好比中医里的一气周流。 寿海福山也是颐和园风水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从颐和园的卫星图中,可以看到昆明湖酷似一只寿桃,只见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这样的形状让人不禁思考,这个设计究竟是种巧合还是有意建造? 历史上,颐和园的建造背景也值得一说,万寿山原名“瓮山”,昆明湖原名“瓮山泊”,早在辽金元三代,这处有山有水的佳境,就已成为皇家园林,这样的环境让人们不由得想到,颐和园的“福山寿海”设计是否与此有关? 看过小说《盗墓笔记》的人都知道,清代皇家园林、陵寝的设计、建造都是由“样式雷”家族完成的,在颐和园的设计中,样式雷家族的技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传,雷氏家族在负责重修颐和园时,皇上要求在园子里体现“福、禄、寿”三个字,他们巧妙地完成了任务。 圆明园是中国建筑风水中的一大奇葩,其风水亮点不亚于颐和园或是故宫,风水观念认为中国的山脉发源于昆仑山,圆明园中的山脉起于西北的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的“龙脉”,圆明园西部的西山(包括香山)是太行山余脉,北部的军都山是燕山山脉,均属昆仑山系,这样的地理环境在风水学上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环境。 天坛的建筑风水布局也是值得一提的,天坛位于北京西北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根据文章描述,天坛的建筑风水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颐和园、圆明园以及天坛的建筑风水布局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皇家园林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杰作,更是古代人们智慧和文化的体现。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