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转运免费算命网小编对这段文章 风滩,位于平昌县城巴河下游11公里处,是巴河的第一大险滩,古时船只经过此处风险极大,因此得名“风滩”,由于古滩道由河西的“龙舌子”而下,弯多水急,事故频发,自清朝康熙年间,在河东凿新漕口后,船只才改道于此,并在此设立了滩师。 在风滩的山顶上,有一座古庙,被称为老观庙,实际上是王爷庙,庙中供奉着许多神像,香火不断,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会前来烧香朝庙,人群络绎不绝,每当遇到天旱,还会抬着木雕的孙悟空神像祈雨,场面热闹非凡,庙前临河处,有一块高约二丈的巨石,名为“香炉石”,石上刻有“险行水上”四个篆体大字,船只为祈求平安,至此都会在石前焚香化纸。 庙左侧上方有一亭,名为碑亭,内竖八石碑,记载着开凿新漕和古庙建造的事,在亭下30米处,是一片沙丘,每当阳光照在上面,因折射而呈现七彩光环,故有“摇亭碑动厦楼现”的景观。 沿着庙脊北上,最高点是青龙嘴,在风滩的一些民间墓碑上,有“青龙涌浪裕后昆”之句,因此有“青龙戏水风滩浪”之说。 风滩连接着小风滩,全长约一华里许,大滩正漕中一路怪石嶙峋,如鸡翅膀,枯牛石、高马石、人头石、红盘石、猪下巴以及小风滩的蜂子石,都是险恶之处。 在民国年间,平昌县还没有公路,背夫们会从蒙溪乘船运送物资到陕南各地,当船行至风滩时,必由滩师领航或亲手把舵稳梢,那时人们常年组成的拉纤队拉船的场面非常激烈,“脚蹬石头手爬沙,声声号子把船拉”的气吞山河之感油然而生。 “文革”时期,庙中神像及碑亭尽毁,在建修风滩电站时,绞滩机和香炉石都被采石工打掉,1979年风滩电站阻航后,江水成平湖,大小风滩均不复存在,景点也已消失无踪。“七景”诗中描述的景象仍历历在目:“香炉石老观庙前一巨石,形似香炉自古奇,险行水上”的情依依惜别,“摇亭碑动四脚木柱撑一亭,内竖八碑载古今”,沙滩上的“蜃楼”也已成为过去。 风滩的浪涛如雪般汹涌澎湃,十里之外都能听到咆哮的声音,如果是在夜间潮声响起,即使是神仙过滩也会感到害怕,风滩的景色也十分壮丽,有“石龙过江”和“猪下巴”等景点,这里的传说和神话代代相传,至今仍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今的风滩已经不复存在,但它的美丽和传奇仍留在人们的心中。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