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缘阁算命网
孙敬贤(1789~1850),翠亨村的孙中山祖父,早年读书,以承继祖田十余亩为生,早年丧父后,他依靠继承的祖田生活,23岁时娶妻黄氏,育有三子一女,他对风水之说深信不疑,经常登山观察地形,与来自惠州龙川的风水先生钟盛扬常有往来,并请其为亡父寻找风水佳地。 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秋,以长子孙观林的名义,他和堂侄孙观德一起,将父亲孙恒辉和堂伯祖孙殿侯的遗骨合葬于翠亨村西南长沙埔土名“黄草冈”处,道光八年(1828)翠亨村的北极殿重修时,他捐银1两,显示其经济状况相对较好。 道光二十八年前后,他曾管理过翠亨孙氏的祖尝,道光三十年病逝,享年62岁,葬于翠亨村后犁头尖山土名“黄帝田”阳坡,他的墓碑上刻有“显十六世祖考敬贤孙公墓”的字样。 孙敬贤的妻子黄氏,晚年照料年幼的孙中山,同治八年(1869)去世,他们夫妻的墓地位于翠亨村西南的“黄草冈”。 孙达成(1813-1888年),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父亲,也是翠亨村的一员,他曾在澳门的一家葡萄牙人开设的鞋店当学徒三年,后来回到家乡务农,他自耕的土地包括祖堂田二亩五分以及弟媳程氏的田地四亩,一年辛勤劳动只获得微薄的租馀入息,使他除了白天劳动外,晚上还担任村中的更夫,以赚取一些谷物,直到1880年他才辞去了更夫的职务。 孙达成在翠亨村的生活因生活穷困而艰难,为了养活妻儿,他除了高价佃耕2.5亩祖尝田外,还在村中为别人补鞋、晚上为村中打更报时,每月赚取一石稻谷,他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他身上,但他性情耿直,不贪半点不义之财,养成了良好的家风,他常常在晚饭后在住宅附近的榕树下休息,给孩子们讲故事。 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人,他在当时的翠亨村六七十户人家中比例仅得三成,许多务农的人是早佃农,自耕农占全村土地的15%,而仅占全村户数5%的富豪却垄断了村中80%的土地,由于翠亨村的土地贫瘠,地多砂碛,不宜于耕种,所以乡人多游贾于四方,除农业外,还有靠侨汇生活的华侨户和小手工业户等,其中有3户是被卖身当奴隶的,称为下户,下户不能与不同阶层的人通婚。 孙达成本来生活还过得去,但后来家道中落,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孙中山姐姐孙妙茜的回忆,“起初,父亲家尚小康,因迷信风水;遂致贫苦甚,不得已,乃至澳门,就业于外国鞋匠,每月资仅四元耳。”这是因为他对风水迷信所致,后来他出外谋生后有所改善,但他家的境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这是因为在他离家谋生之后,“侨汇源源不断地寄加家中”,他也不再当打更人,“自耕的土地也雇请别人帮助劳动”,这些因素都改变了他的生活状况。 孙敬贤是一个对风水深信不疑的农民,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辛和贫困,他的儿子孙中山后来成为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