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界流传着一句话:“汉墓十室九空”,然而海昏侯墓却是一个例外,出土了海量的珍贵文物,成为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海昏侯墓的发现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海昏侯墓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刘贺的人物,他曾是西汉第二代昌邑王,但因荒唐行为被废黜为山阳郡,后来又被封为海昏侯,并一直世袭,刘贺去世于公元前59年。 海昏侯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一切要从2011年说起,当时,在南昌文物贩子里出现了一条价值连城的小金龙,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墩墩山古墓遭到盗掘,考古人员随即对墩墩山上的古墓进行考古调查,他们发现了两个高耸的封土堆,经过研究,他们认为左边的封土堆下的墓主人的地位要高于右边,盗墓贼率先对左边的封土堆进行了盗掘,而右边的封土堆得以幸免于难,实际上,右边的墓主人可能是更尊贵的海昏侯刘贺,经过抢救性挖掘,考古人员发现右边的封土堆下的墓主人确实是海昏侯刘贺,而左边的墓主人则是海昏侯夫人,随后,他们进行了挖掘,发现海昏侯墓在这千年里历经盗掘,但奇迹般都幸免于难,堪称奇迹,特别是这一次,正是由于盗墓贼第一次看走了眼,错过了先盗挖海昏侯墓的机会,给考古人员争取了时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因此可以说,海昏侯墓的发现一定程度上要“感谢”盗墓贼的误导,而这种偶然发现的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现实原因,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将历史的痕迹尽可能地保存下来,让后人也能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至于为什么考古学家们没能比盗墓贼先找到海昏侯墓呢?其实这真不怪考古学家们,他们大多都是在发现了有疑似古迹的地方才会开始组织人手去对这个地方进行保护性发掘,如果这个地方没有被发现或保存完好,那么是不被允许挖掘和考古的,这是为了对古人和历史表示尊重。 海昏侯墓的发现无疑是一件令人惊讶和后怕的事情,这座珍贵的古墓差一点就被盗墓贼给祸害了,不过也正是因为有盗墓贼的存在,才使得像海昏侯墓这样的珍贵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掘,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