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建造与风水学 北京故宫,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宫,从永乐四年开始建设,历经数年,直至明代永乐十八年才最终建成,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风水学上的重大事件——明十三陵的修建。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朱棣命礼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风水大师,由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被委以重任,他负责在昌平地区修建明朝陵寝,并负责故宫紫禁城的风水布局,廖均卿是杨曾廖的风水传人,明朝历代皇帝都以三僚风水师为御用风水师。 故宫的建筑处处体现着堪舆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水的观点,这座皇宫从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帝朱棣开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居住,堪舆理论在方位上,紫禁城坐北朝南,符合“面南而王”的说法,整体呈对称设计,在中轴线上前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后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座宫殿。 建筑用色上,与五行之五色相对应,皇帝居于国土之中,属土,而五色之黄与五行之土相对应,数字也蕴含着深意,如大门门钉每行九个等。 风水是古代人民认识自然,并将人类生活与自然万物相联系的一种理论,它最初是为了选择合适的的地址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后来较为泛化,影响着先民的衣食住行,故宫作为一座历经六百年历史风霜雨雪、见证中华民族屈辱复兴进程的古老建筑,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仔细体味,深入研究。 看待故宫的“风水理论”,需要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所收获,但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和体会故宫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