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少林寺建立 在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为了表达对印度高僧跋陀尊者的敬仰,在他的都城洛阳对面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了一座寺院,这就是后来的少林寺,这座寺院,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也是禅宗的祖庭。 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它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武术的殿堂,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他带领寺内的僧人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少林精神。 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庭,其禅宗的特点在于内外兼修,追求修为和武术的同等境界,这里的武僧们潜心研创和发展少林功夫,使其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少林寺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等,其中大雄宝殿是核心建筑,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琉璃大殿”,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胁侍为文殊和普贤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 寺内还有许多碑刻,这些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历史,而且在历史、雕刻和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碑刻是少林寺的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 嵩山少林寺不仅是佛教的一个寺院,它也属于佛教禅宗,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以其独特的禅宗特点和名扬天下的少林功夫而备受瞩目,无论是寻求精神寄托的信徒,还是对武术感兴趣的游客,都会被这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深深吸引。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