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书年代以及创作者不同。连山易归的成书年代大约是远古时代、天皇氏所创。归藏易成书年代大约是远古时代、黄帝所创。周易的成书年代大约是西周时代、姬昌所创。2、首卦不同。连山易的首卦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归藏易的首卦是以坤卦为始。周易的首卦是以乾卦和坤卦为首。3、存续状态不同。连山易和归藏易在学术界看来,自魏晋之后即下落不明,早已失传。周易一直流传到现今。连山以及归藏易相关信息:1、《连山》是用古人对客观世界的实体论、摸看论来定义万物发展的自然法则,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类行为作了系统的规则并论证论述。2、《连山易》中在渗入古代医学文献的同时,还有可能窜向堪舆风水杂学之中,人们将其发挥运化,用于观山说水、择宅选坟。3、《归藏易》为商代人对易的,其“中天八卦图”象征收藏的坤(地)。它对中医的影响很大,如《黄帝内经》。易转运免费算命网参考百度百科-连山、百度百科-归藏易、百度百科-周易1:形成时期:原为萨满教根据考察山势土壤经验2:确立时期:在夏、商时代经过《连山易》和《归藏易》的整理形成详细的选择方法算法3:世俗化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三道九流中的阴阳家将风水整理成为大众通俗易通。风水学进入世俗4:贵族化逆流时期:秦代焚烧坑儒、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风水从世俗化再次转入贵族化,只有皇家阴阳官可以阅读阴阳家时期的风水资料5:衰落时期:秦末农民起义,五斗米道的农民起义军登上历史舞台,追认以老子为祖师,提出“均平富”的革命思想,创立道教。阴阳家开始没落,原本的阴阳家的阴阳师在汉唐时随日本来华学者东渡。6:在日本发展时期:唐代将道教尊为国教,秦末农民起义军成立的道教以五行、八卦为理论。风水在唐代后消失,直到宋代才在出现。唐代日本来华使者将历代风水书籍和资料带回国内,其中包括唐代早期的《大唐阴阳书》书中有关龙砂的,明确记载最早叫做“岳”。日本遣唐使对《大唐阴阳书》翻译时将“岳”翻译成“龙巢”,宋代后随着中日交流,阴阳风水学再次传入中国,宋代学者将“龙巢”翻译成“龙砂”。汉唐时代东渡日本的阴阳家逐渐在日本形成强大的势力,并且进入日本贵族,因为收到强大的经济支持,逐步形成了日本“阴阳师”这个团体。风水学在日本得到广大发展7:风水归来:道教造成的“三秋之乱”是唐代有盛转衰的开始。此后汉地进入风水真空区。随着和日本的交流和五代时期大量有组织的国家盗墓行为,古墓中的占卜竹简出土,风水占卜再次兴盛在宋代达到顶峰。8:风水学的东强西弱:汉到唐约1000多年时间,风水在汉地从强到消失,造成汉地风水衰弱,虽然宋代达到巅峰但是一直没有超过日本的阴阳师9:风水文化断交: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五月,忽必烈终止了中日数千年的友好邦交,并且准备攻打日本。随历史发展,中日风水文化的交流完全断绝。10:风水学再次发展:中日断交后一直到清末才有新的交流,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其中包括《连山易》86卷、《归藏易》92卷。日本来华阴阳师南宫橘末以每片甲骨1两黄金的价格选出《连山易》27卷《归藏易》23卷,购买走并且运到日本。余下的《连山易》和《归藏易》因为战争原因和解放后文化革命因素被打碎、焚烧、或做成猪饲料无一留下。日本因为得到《连山易》27卷《归藏易》23卷进入了风水研究的高超时期。阴阳师南宫橘末的弟子竹影法师在自己的《东洋见闻录》有27卷中《连山易》的2卷的发表和23卷中的《归藏易》4卷的发表。11:风水交流:1976中国特殊时期结束,1977年河南民间涌现出大量风水爱好者,从河南逐步扩展到广东等地区。1978年初从河南走出的风水爱好者,成立了各种风水学派680多家,并且追认古代先人为开派鼻祖常见有17个门派(1)峦头派(2)形象派(3)形法派(4)八宅派(5)命理派(6)三合派(7)翻卦派(8)飞星派(9)五行派(10)玄空大卦派(11)八卦派(12)九星飞泊派(13)奇门派(14)阳宅三要派(15)廿四山头派(16)星宿派(17)金锁玉关派。1978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中日风水学开始出现断断续续交流。12:风水学飞跃发展: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归藏易》,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易》,重启解放后中国研究风水的热潮。出土的秦简《归藏易》是《归藏易》中第6卷,第2册,第7篇《郑母经》部分内容。对于我国《归藏易》研究有重大突破。我国很多学者通过研究《郑母经》部分内容成为独霸一方的风水大家。13:风水独立:1996年原来河南风水学爱好者在新加坡取得双国籍,借此注册成立了“新加坡国际易学会”办公地点设立在广东。1997年初开设风水占卜类网站,并且相继在新加坡注册成了140多家易学研究协会。到1999年时因为我国易学学者的努力,世界大部分地区都了解到中国的风水学。2000年时新加坡国际易学会中的全体河南易学大家提出“阻东,进西。中国风水学和易学正式和日本断绝交流走上了自我研究的道路。14:风水学“阻东,进西”:阻东:指的是不在和日本风水学、易学进行交流。而且要阻挡和排斥日本风水资料。这是因为日本风水学和易学经过几千年的持续发展,有更进步的发展。日本风水学者在风水交流时常常引用的本国的《日本风俗诗》“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此诗词就可以体现日本对汉文化的继承性。河南易学大师提出“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只有自我的闭关研究才可以走上独立道路。”因此阻止和排斥日本风水学的交流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中国风水发展,并且建立以河南文化为主题的中华文化。进西:日本风水学一直沿用古代方法,寻龙需要几个小时,点穴需要2个多月。河南学者为了更好推广风水,将风水算法限定为只做五行和凶煞简单判定。这样简单的计算只需要几分钟,而且可以利于电脑化。【风水的历史】如下:【上古及先秦时期】伏羲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和人类的始祖,姓风,建都于陈(今河南开封东)。《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认为八卦乃伏羲所画。神农亦称连山氏、烈山氏。一说即炎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为姜永(今湖北随县)人,相传伏羲氏所作之易,经十九传而至神农氏。神农氏扩大了易象的运用,运用阴阳升降消长之象和理数,奠定了中医之基础。相传其复演八卦而为六十四卦,作《连山易》。黄帝古史中说他本姓公孙,因居姬水,故改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又号归藏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伏羲之易,至神农氏后又经八传而至黄帝。其治易,用途甚广,深致远,制器尚象,发明了文字、音律、乾支、五行、天文、历算、舟车、宫室、杵臼、方矢及棺椁衣衾,并据易而立礼制,兴礼乐治百官,济万民,开拓中华之文化,还曾作兵家八阵法以破蚩尤。黄帝之易,以坤为首位,认为坤象地而属土,而地面上的万物,均由坤土之功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作《归藏易》。周文王商末周部落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故亦称伯昌。周武王之父,武王有天下,追尊为文王,故又称文昌。相传其被囚羑里时,曾取法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取象于乾,裳取象于坤),演易而穷究天人之理,演伏羲八卦而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姜尚姜尚,名望,又称姜子牙。其祖原居东方、与禹一起治水有功,对于吕,遂以吕为氏。因周文王曾封尚为专管军事的太师,故又称“师尚父”。传说,姜尚早年很穷,虽有才华,但怀才不遇,后听说文王求贤,遂到渭水支流钓鱼,果为文王所赏识。文王被囚羑里归国后,重用姜尚,参与策划伐商大计,后来扶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民间常称他为姜太公。传说古代兵书《六韬》为他所著。周公西周杰出政治家。姓姬,名旦,亦称公旦,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史称周公。文王之子,武工之弟。相传他不仅精通易学,还曾作八卦爻辞。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姓老,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为谥号。楚国苦邑(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之体系,首重坤柔。其守静、贵柔、尊阴、无为的思想,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和数字推测法,被认为是在《周易》的成卦程序以及易有两仪、四象、八卦的启示下衍生出来的。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五千余言。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作为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孔子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强调卦爻辞对道德修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善学《易》的人,不去占筮,认为《周易》的用处在于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不是卜问吉凶祸福。这种对《周易》的理解,对后来儒家学者解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来儒家解易,注重卦爻辞的教育意义,不注重筮法。如荀子之言∶“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易传》更是充分反映了孔子重人道教育意义的治《易》倾向。使《周易》完成了由卜筮之书向哲学著作的过渡。至于传统上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则自宋代欧阳修《易童子传问》提出疑问以来就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卜商(前507-?)春秋末儒学家、政治家。名商,字子夏,以字行。孔子得意门生,易学著作相传有《子夏易传》十一卷,今人多认为此书为后人伪托。荀子(前313?-前238)战国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学大师。受战国时期阴阳学说或以阴阳说解易的影响,他以阴阳为哲学范畴,说明事物的发展。并曾引用《周易》卦爻辞论证自己的观点。邹衍(前305-前240?)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人。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其学说对象数派易学有一定影响。“五德终始”说后来成为西汉谶纬学说的基石。蔡泽战国时辩士。燕国人。精研《周易》,其易说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以阴阳消息说来解释《周易》中的义理。鬼谷子相传为战国时楚人,纵横家之祖。姓名传说不一,因隐居于鬼谷而号称鬼谷子,后人或称鬼谷先生。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史记》载其为苏秦、张仪之师。其学源自《易》,论因变无常,从黄老“心术”论世御事,讲求内外损益之理,后来又演变为“反应”、“揣摩”之术,为纵横家所宗。首创多种“方术”“秘术”留传后世,今传《鬼谷子》一书,系后人伪托。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