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并非迷信,实际上它是一门研究并调整环境中的气场、磁场、氛围、气流以及声音、光线等等许多方面对人影响的一门学问,打个比方,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们喜欢和气场堂正、开朗爽快、善良的人相处,同样的,人们也愿意生活在堂堂正正、开阔、开朗、使人舒适的环境中,环境和人之间会相互影响,这一点无论在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风水学说中,还是在人类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甚至是我们自身的现实感受,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于风水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以及先秦时期,那时,伏羲被尊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和人类的始祖,他创制了八卦,被认为是易学的开创者,神农亦称连山氏、烈山氏,是另一位易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到了黄帝时代,伏羲之易至神农氏后又经八传而至黄帝,其治易用途甚广,深致远,奠定了中医之基础。 周文王和姜尚是易学的另一对重要代表人物,周文王被囚羑里归国后,重用姜尚,参与策划伐商大计,后来扶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姜尚在钓鱼时,遇文王赏识,从此开始了他对易学的重要贡献。 而春秋末期的老子也是一位著名的易学家,他创立了道家学说,并强调坤柔的重要意义,老子的学说宗黄帝《归藏易》之体系,首重坤柔,孔子的言论也深刻影响了易学的发展方向。 到了战国时期,阴阳学说或以阴阳说解易的影响逐渐扩大,荀子、邹衍等人都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各自的学说体系。 到了战国末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成为西汉谶纬学说的基石,而战国时辩士蔡泽也精研《周易》,其学源自《易》,论因变无常,从黄老“心术”论世御事,讲求内外损益之理。 到了秦汉之际,鬼谷子成为纵横家的鼻祖,他创立的多种“方术”“秘术”流传下来,其中包括对易学的创新和发展。 如今我们所说的风水学,常常是结合了易经、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等理论体系,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和人的关系,并解释一些风水理论的科学性。 风水学实际上是一种学问,它研究如何选择和营造最适合居住的环境,它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关于环境和人的科学知识体系,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居住环境,并选择最适合我们的居住空间。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