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的文笔峰塔位于县城东南约1公里的高地上,是河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塔的创建年代无从考证,但从清康熙十年(1671)的《重建文笔峰记》中推测,它可能建于明代,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康熙十年和乾隆三年,塔曾三次重建。 关于建立文笔峰塔的原因,顺治年间的知县李兴运在《募修文昌阁、魁楼、文峰序》中说:“莫如揽山水要会之区,峙立一文笔峰”,这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风水理念,在康熙年间的知县林燧的《重建文笔峰记》中,我们听到他说的“上联太乙,下时文昌,故于此建之”,这虽然有风水之理念,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科举制度下地方官员和民众的价值取向,以及繁荣当地文化、多出人才的渴求,唐河县在顺治、康熙、乾隆三朝屡次重建文笔峰塔的做法,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建塔的意图。 文笔峰塔是一座平面八边形的砖塔,边长2.15米,共有九层,通高30米,为中空仿楼阁式建筑,塔自下而上各层高度递减,呈抛物线形,外壁为青砖砌筑,外形挺拔秀丽,与县城内北宋的泗洲塔遥相呼应,这座塔建于夯土基台之上,石基座露出地表0.23米,用不规则石条或石板错缝砌筑,白灰黏合,塔身用长方形灰砖加白灰砌成,塔底层为实体,第二至九层中空,在二、四、五、六、八层交错辟以拱形门、窗。 在二层南北向开两券两伏券门,门上嵌有汉白玉石雕佛龛,东面、东南面分别镶嵌“联光”、“太乙”,西面、西南面镶嵌“天中”、“甲秀”,三层南面、西南面是《重建文笔峰序》、《重建文笔峰记》的碑碣,东南面则是凤凰朝日图石雕。 这座塔的选址位于唐河县城东南,石刻内容的风水学意象,为研究中国传统勘舆理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一位古人深思熟虑后说道:这不正是堪舆家所称的“面对平肩无头山”,乃最犯嫌招烦的风水,县衙正对“无头山”,他该如何是好?一连几天,他内心忐忑,茶饭无味,更无心于公案,他再也坐不住了,就带上衙役,朝着那座山的方向勘察而去。 他发现山顶上三石错峙,两旁若鼎耳,中间突如香炉状,环望四周,群山争雄,若兽而蹲,若螺而盘,若人而拱,若而翔,若俯而付,或断或续,或向或背,确实为一处难得的胜境宝地,于是他请来风水先生,商定在鼎耳筑石为尖顶,既如“文笔朝天”,又意于香炉上插一柱香,以卜县运昌盛,人才辈出。 回衙后,他着手向社会士绅募捐,发动附近民众义务献工,就地采石,修筑香炉尖顶高二、三丈,后来,香炉山遂改名为文笔峰,这座文笔峰塔位于晋城市城区东北钟家庄办事处文峰社区,坐落在晋城火车站西南侧文笔峰寺旁,它不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明万历三十七年的重修之物,由泽州知州郑际明以及司政判官、吏部等同建。 你提供的资料的,具体内容可能会因语境、表达方式等因素有所差异,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帮助,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