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追溯最早的家谱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 家谱的起源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在周代,宗法分封制度下的家谱,主要是为了服务宗法封建政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世族和宗族,家谱也逐渐向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的方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更加注重选拔人才和士族的出仕,此时的家谱成为了选举、婚姻的依据,同时也为士族政治服务。 到了五代以后,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商业繁荣,推动了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放,这也促使了士族宗族向平民宗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家谱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更加广泛丰富起来,私修家谱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追溯姓氏来源、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等,来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宗族。 家谱包括姓氏源流、堂号、家训和家族的历史、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祖先图片、老照片、风水图等,祖先图片、老照片等可以直观展示家族历史,风水图则主要用来描绘祠堂和墓地的位置和状况。 关于女孩是否可以上家谱的问题,现代修家谱已经有了新的理解,在现代修家谱中,女孩也有可能被录入家谱中,这体现了现代修家谱观念的进步。 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它的地位神圣而重要,作为一种独特的图书体裁,家谱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情愫和文化价值,从社会功能到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家谱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化,家谱对于历史学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考证资料价值,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至于家谱的存放位置,一般而言,家谱应该放在家中书房或客房中,如果有阁楼和祠堂则更好,因为家谱是家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应该妥善保管,古代家庭通常将族谱悬吊在房梁上,一是显示神圣,二是防止老鼠咬坏以及水火灾害,在现代,一些家庭也会将家谱保存在柜子中,或者放在书架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族谱在家中的地位神圣而重要,在以前,族谱是一件非常神圣的物品,一般不会轻易示人,如果有家庭里的女人包括媳妇想看族谱,需要净手焚香之后才能打开族谱,女人只能在旁边观看,不能用手接触,过年的时候也会在正月初十过后再次族谱悬吊在房梁上,可以看出,在以前人们的心目中,家族的延续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