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建筑的结构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体系,涵盖了多种结构方式和特点,其中几个关键要点: 1、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有很多优点,如: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各类中式建筑图示施工速度快等,木结构也有一些缺点,如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 2、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中国木架建结构体系中,构架制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原理,它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3、斗栱,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斗栱的出现使得木架建筑既有轻巧灵活的特性,又能稳固架构,使其持久耐用。 4、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些元素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外部轮廓,为建筑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5、礼制思想与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 6、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中国地域广阔,民俗文化、气候地形的不同,所以中式风格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中式建筑可以根据据风格和用途分为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六大派系,每个派系的建筑特点都是不同的。 中式建筑结构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和设计元素,既有实用的功能,又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