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重新了这段扩展资料。
贵阳历史 春秋时期,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到了元代始建顺元城,明永乐年间,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境内有30多种少数民族,有山地、河流、峡谷、湖泊、岩溶、洞穴、瀑布、原始森林、人文、古城楼阁等32种旅游景点。 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贵阳气候常年多阴雨,民间有“天无三日晴”的俗语,贵阳是因为“阳贵”得名。 贵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贵阳属于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元代始建顺元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明清时期,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其地位十分重要,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到清末和民国时期,贵阳仍然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贵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贵阳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别名“林城”、“筑城”。 贵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