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风水在国内被淡忘,但在欧美等国的学者中却引起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风水的崇尚并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采纳,而是经过专题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去延展风水的更深层次更人性化的涵义,面对在国外热行的风水,国内学者们以辩证的思路认真研究,使风水文化为国人所知,达到人居环境和人的至臻和谐、长住久安。 风水一词始见于东晋郭璞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不止,故谓之风水。’”风水术的历史悠久,其在古代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在七十年代初,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都对此作了专题研究,此风水方面的专刊也在国外大行其道。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学的发展,国际上又从新的角度审视风水与家居环境所具的科学性,风水学这门古老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西方人崇尚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这并非对中国文化的盲目崇拜,风水学说虽然神秘玄奥,但它具有我国古代哲学、美学、地质、地理生态、景观诸多方面丰富的内涵,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的论述,这就是其流传国外的真正原因。 曾经有一位加拿大华裔问泰明居士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处处讲风水,照样很多人穷苦,为什么外国人不信风水照样很兴旺,这个问题是很多大师不敢面对的,因为这个问题很现实,我们都看得见的,如果说风水是科学的可以应用的,那么你应该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说风水是荒谬的,那么风水这个文化应该消失了,这个问题也反映了讲究风水不一定得到好风水,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存在,所谓兴旺只是相对的问题,正如中国古代比外国发达一样,在历史长河中风水其实不分国界。 史蒂芬·斯金纳先生写了一本关于风水的书,提到几件相关的事情:一个孝子因为对母亲的孝心感动了一位大师,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些有名的地师勘宅时坐向有时候可能并不理想;一个教师和师傅学过几天就敢出来看风水,这些事情反映出,得到好风水并非易事,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在起作用,正如中国古代的繁荣并非仅仅因为讲究风水一样,人类生活在自然中,风水就无处不在。 几千年社会轮转,中国不过是近代落后,不代表永远的落后,风水术作为一门古老学问,其价值不应因国界而有所区分,在评价“风水术”时,我们应该从头说起,理解其背后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避免将其简单地归为迷信或荒谬的算命术,如同斯金纳先生所言,只要人类还生活在自然当中,风水就无处不在,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使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